【摘要】:今年7月,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2023届毕业生鲁康威和李超越等同学,将正式入职英格索兰(中国)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作为学校现代学徒制班学员,在正式入职之前,他们已经在英格索兰顶岗实习了一年,企业给予高度评价:“该校学生在现代科技基础知识、专业前沿知识、跨学科专业知识等方面掌握得很好,具备较强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完全符合我们的岗位需求。”
在人才培养的“蓄水池”中,职业教育至关重要。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培育更多能工巧匠?今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一周年,记者从在宁高职院校了解到,新法实施以来,各校走深走远产教融合之路,实训内容紧贴企业生产实际,为更多青年铺就技能成才之路。
学校专业群紧密对接产业群
实训内容贴合企业生产实际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更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途径。在南信院的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实训室内,该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在四轴、六轴机器人组建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上,轮流开展机器人的示教编程,使机器人能够按照既定轨迹顺利地进行七巧板搬运,最终完成不同形状的拼图。
智能制造学院还有一处中德数字化工厂。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了解并掌握智能制造领域最前沿的工业互联网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才能满足企业需求。我们与南京埃斯顿、西门子集团、博众精工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南信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段向军介绍,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领域应用广泛,在实训基地,学生的实践过程跟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对接,他们首先理解汽车点焊、弧焊工艺,然后再对机器人进行编程作出相应动作。
新法进一步强调了企业的主体作用,比如引导企业按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鼓励和支持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企业与职校开展多形式合作。目前,南信院设置了现场工程师班,相比以前的学徒制,这一合作模式企业参与度更深更全面,教学组织方式更灵活。段向军说:“原来的现代学徒制一般是学生前两年在学校,第三年在企业进行学徒、实习,而现场工程师班可以更灵活地进行工学交替。”
段向军提到,新法实施后还有一个明显突破,多方发力积极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省级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多方参与的联合体,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以及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功能。“联合体的创新点在于,学校专业集群直接对接上了产业集群,更有利于发挥企业集群资源优势和政府的服务职能。”
一门专业课几位老师轮流上
课堂教学更加与时俱进
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创新,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交叉融合度越来越高,新的工种、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将新技术融入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要求。
“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生产线上,作为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我们应该怎么进行设备调试和生产运维?”南信院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赵海峰同时也是江苏省技术能手,通过参与一些全国性的职业技能大赛,经常接触到行业内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作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实训老师,他的课堂与时俱进,授课内容紧跟行业发展新动向。
“一位老师负责一门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跨专业组建课程团队,一门课程由几位专业老师一起开发一起上课,进行模块化教学,并进行全程研讨。”段向军告诉记者,在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课程中,来自不同专业的老师组成课程团队,谌鹏老师讲授数控加工模块的内容,颜玮老师讲授工业机器人模块的内容,“与此同时,我们还重点打造了3支队伍,以教学名师引领的教学创新团队,以高技能人才引领的技术服务团队,以学术带头人引领的科技创新团队,满足学生的培养需要。”
相关链接:http://njrb.njdaily.cn/njrb/h5/html5/2023-05/11/content_60_88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