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编者按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是高校面临的共同“答题”。各高校不断健全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取得扎实成效。作为一所厚植红色基因的高职院校,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党建引领发展,立德树人,从“共和国电子人才的摇篮”已经成长为新时代信息类高职强校,成效显著,经验可资借鉴。日前,新华日报联合调研组走进学校进行了调研。
春秋代序,岁月峥嵘;风华六十九载,薪火不息。
1953年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甫一诞生,就肩负为共和国培养无线电人才的光荣使命。
初创时筚路蓝缕,接续奋斗。2002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破茧而生”。
始终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凸显信息专业优势,从“共和国电子人才的摇篮”到如今大树参天,学校已成长为新时代信息类高职强校。
近年来,学校以党建领航,奋斗为桨,以人为本,追求卓越。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走出了一条以匠心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厚植红色基因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内涵发展之路。
树匠心——政治领航,立德树人
“文不按古,匠心独妙”。教书匠、大先生,传道授业;大国工匠,实干兴邦。极致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于物,严谨传承于神。
治学治教须严谨。作为工科类高职院校,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严谨办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统筹党建与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双高”建设、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
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教育事业作出的总体要求。
听党话、跟党走,是高等职业院校事业发展、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
“举旗定向,扬帆远航。”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委“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高校党的建设会议精神等作为党委会首要议题。坚守政治安全,坚持政治稳定压倒一切,建立安全稳定对接联系机制,统筹信息资源,强化动态摸排,切实提高风险监测和预警研判能力。实施政治审查一票否决,将政治审查纳入干部选拔、干部考核、评优评先,促使各级干部坚定政治信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持续强化思想武装。学校党委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学校扎实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等。将思政教育贯穿到学校办学治校的各领域、各流程、各环节,构建并完善学校“大思政”育人格局。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深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和决策行为,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础制度体系,治理结构运行更加顺畅。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进一步加强党委会议题会前准备、规范议题申报,全面贯彻高校党委会议事决策机制,按照民主集中制和党委主要负责人末位表态原则,研究决策“三重一大”事项。
构建“2+1”核心治理机制,科学决策。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党建工作也是一样,须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近几年,南信院创新性地构建了“2+1”核心治理机制,校级以“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正式决策和党政月度会商会非正式决策”相结合,学院级以二级党组织会、党政联席会正式决策和党建工作联席会非正式沟通协商相结合。规范决策程序,优化沟通协商环节,强化非正式沟通协商机制。
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使命担当。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南信院创校于国家“一五”计划期间,为“国防工业学校”,是新中国重点建设的第一所电子类中等专业学校,居原第四机械工业部“老八所”无线电学校之首,被称为“共和国电子中专校的长子”。至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南无”学校已发展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电子工业学校,并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校视察。
作为职业院校的南信院有着和共和国相当的成长历史。曾经的辉煌代表了老一辈的努力与付出,又赋予了南信院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底蕴。
多年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努力书写着“答卷”,那就是培养“国家站位、国防情怀、国际视野、技能报国”的新时代智能工匠人才。
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学院汇聚8个部门的力量跨部门成立德育发展中心。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构建“知、情、意、行”四大育人模块,从“理论认知”“情感认同”“核心意识”“践行使命”四个方面促使学生成长成才,形成思政育人立体生态,致力构建立德树人“南信”样本。
南信院创校伊始,因国防而生,为国防而兴。国防的印记激励着南信人的国防、爱国情怀,那是一份荣光,更是一份担当。学校士官学院便是这份担当的生动实践,也是军地协同育人、军民融合的有效探索。
士官学院凸显“打造信息军士培养高地”特色任务,面向海军、空军、火箭军定向培养信息技术类军士,为军队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军地联教联训,创新军地联合育人模式。士官专业开办7年来,已有1793名军士生投身军营,适岗率达98.1%。其中,3名毕业生参加2019年国庆阅兵,149名在部队荣获嘉奖并获得“四有军人”“优秀军士”、团体二等功、个人三等功等荣誉,9名毕业生圆满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士官学院内设国旗护卫队,曾多次参加省内重大升旗活动。军士生们像一面面旗帜,以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坚毅的品格,“照亮”着其他学生奋进前行。
打造“匠心党建”品牌,构建党建矩阵。以学生为中心,南信院将学校党建融入“三全育人”,以工匠之心培育工匠之才。学校“匠心党建”品牌已构筑以学生为中心的党建品牌矩阵。
百花齐放,基层党建为院系发展提供动能。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电子信息学院精准打造“红色引擎”和“先锋队伍”,以榜样作用产生示范效应。网络与通信学院在日常党建工作中注重把党的组织生活和业务工作相互融合,鼓励各党支部结合各自特点,抓党建工作品牌建设,融合专业特色和师生需求。数码艺术学院党总支积极探索VR专业技术赋能爱国教育的新路径,在“技能培养+思政教育+社会服务”理念指引下,共研发制作线上红色文化场馆22个,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7项。士官学院依托支部活动,组织师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设了“周恩来班”“周恩来团支部”“王永才班”“星火”宣讲团,开设“龙虎榜”橱窗,挖掘军士生中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中心,以小班为教学单位,全面实施虚拟仿真体验教学。
炼匠技——固本强基,赋能发展
“风正一帆悬”,把好航向,踔厉前行。
兴教办学,每个负责任的高校都要回答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用什么培养人,有什么过硬真功夫,怎样让学校变得身强体壮……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都要努力作答。
南信院党委坚持落实新时代党建要求,强化党建引领,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匠心党建”的内涵,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注重抓好党建促发展,驱动立德树人“红色引擎”,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固本强基,巩固意识形态安全。高校处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南信院全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切实履行好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固本强基专项行动,健全舆情综合防控体系,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舆情化解能力。制定 “五个一”机制,即“每周一通报,每月一小结,每季一研判,每学期一汇报,每年一督查”,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校网站与新媒体开展合规性审查,强化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控,防范错误思潮渗透影响,近几年均未发生重大舆情和网络安全事件。
党建融入课堂,贡献“三教”改革高端成果。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离不开党的思想。学校注重专业核心价值引领,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形成了“专业群思政引领,专业思政支撑、课程思政点亮”的课程思政体系。围绕“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多元教法改革)等方面深入改革实践,将党的思想融入课程、教材、教学团队、教法等方面,孕育出一批国家级高质量成果。
聚力“双高”建设,强化高质量办学。“双高”计划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国家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2019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被列入全国首批56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创新顶层设计,引领全局发展。学校党委总揽事业发展全局,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对学校发展进行广泛讨论,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基础上,凝练并完善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目标定位、措施方法等,经校党代会审议通过,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凝聚共识。
赓续学科优势,凸显信息特色。时代在变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不能故步自封。作为培养产业实用人才的高职院校,更要革故鼎新。2019年底,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学院、学科及专业进行改革,强化基础学科,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优势,立足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新时代智能工匠高峰”,设置电子信息、网络与通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数字商务、数字创意等七大专业群43个专业。这项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学校跨越式发展铺石开路,颇具里程碑式的现实意义。
以年度党政工作要点为总领,加强半年工作评价和秋季学期重点工作动态调整。通过党政月度会商会、党建联席会、年度考核和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述职述责,发挥好关键少数作用。
统筹推进事业发展规划。高质量完成学校“十四五”规划、各专项分规划以及二级子规划的编制工作。抓好规划落实,推动创新发展、特色跃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的南信院已成功步入高职院校“尖子生”行列,入选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B档建设单位、江苏省卓越高等职业院校培育校、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等。
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江苏省高校综合考核(高职一类)第一等次,在全省高职校中跻身前4位。重点建设专业群整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2019年以来,学校新增国家级成果和项目221项,省级成果和项目705项。全榜单入选《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服务贡献典型学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获评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四技”合同成交额连续3年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2019年以来,共服务企业1241家,完成服务项目1324项,带动产生经济效益9.4亿元。“金平果”2021年高职专业排行榜,电子信息类、通信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通信类排名全国第一。
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2022年南信院获得12块金牌。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6块金牌,这意味着南信院独得总金牌数的1/7(全省90多所高职院校共获得69块金牌),省赛、国赛金牌数及获奖总数均居全省第一,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突出贡献奖”。
网络育人,促进意识内化。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工作模式,构建“校—院—班”三级协同联动机制。以“向阳花”思政网为载体,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由学生群体共建、自主运行的“南信易班”网络家园,繁荣学校网络文化。易班工作站被评为全国四星工作站,学校官微在中青报全国高职院校官微评选中位列50强。
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开门办校。1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职业教育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 优化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而早在几年前,南信院党委已确立努力转变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产教融合。除基础课,专业课绝大多数在实验室、实训工厂完成,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与顶尖企业合作,成绩斐然。在南信院,一个个具有时代气息、代表产业前沿的字眼跃入眼帘:电子信息、网络与通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数字商务、数码艺术等,这些都是二级学院的名字。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学院与目前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已形成常态化合作关系,如网络与通讯学院与华为、中兴、阿里云、腾讯云、中邮等合作,建立新型办学模式,其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混编师资团队建设模式、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等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荣誉。深化校政企现代学徒制共建模式,建设共享型校外紧密型实践基地62个。
匠心之“匠”在于专,专为本,创新为要。学校围绕教育、实践和转化,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构建“意识培养—实践训练—项目孵化”的创新创业成长链,逐步形成双创教育“南信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脱节、校内创新项目与市场孵化脱节,以及校内创业孵化无政策、无资金、无资源等难题。2019年以来,学校的双创教育增量显著,综合成绩迈入江苏省第一方阵。
铸匠师——思想铸魂,传道授业
育人,教师是关键。将党建融入教师队伍建设,锻造一支心怀国之大者、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爱心和活力的优秀教师匠心团队,是南信院高质量办学的有力保证。
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全校共有党员教师565人,增强教师队伍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鼓励老师亮党员身份、立先进标尺、树先锋形象。
落实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双重身份、双线发展”政策,按要求配齐配足专职辅导员、思政教师和专职心理教师,制定“思政教师定点联系二级学院”制度。加强专职辅导员考评体系建设,入选江苏省思政课教师首批“领航·扬帆”计划1人,江苏省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提名奖3人。“双高”建设以来,新增国家级团队2个、省级团队5个。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100余人次,其中省级以上技术能手32 人次。专任教师入选省科技副总19人,兼职教师入选省产业教授22人。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德化能力。打铁必须自身硬,培育工匠还需“工匠能”。南信院通过树立“四有”共识,在全校树立起了良好的师德师风。近些年,南信院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中,取得了累累硕果: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7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等。
育匠才——以德为先,以专为要
党建赋能发展,归根结底是为党育人,以学生为中心是高校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为党育人,以德为先,品在身行稳致远。学校以“国防情怀、技能报国”为育人初心,致力于培养“国家使命在心,个人使命在行”的新时代智能工匠。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推进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变革的重大命题。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使命。
南信院高度重视“三全育人”工作,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校内外各方积极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起了更加协同高效的“三全育人”运行体系,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技能过硬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南信院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获评全国大学生“年度提名人物”1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名、全国高职学生“劲牌阳光奖学金”暨“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2人。
为国育才,以能为重,技在手不负韶华。德技兼修,努力培养掌握前沿科技的智能工匠。学校实施以“专业引路、实践历练、创新指导”为核心内容的就业能力提升工作,拓宽学生视野,匹配市场需求,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始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新融合育人实践平台,深化特色党建。创新性提出实践育人“CDPS”四步工作法,有效推动了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发展,强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可持续性,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社会实践团队两次荣获团中央“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团队”,7项省级荣誉。每年参与科技助农、志愿服务学生近万人。
资助育人,爱心浸润学生心灵。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资助育人工作,提出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实施资助育人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学生资助工作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建立完善的“缓、奖、助、勤、贷、保、减、补”八位一体的资助体系。连续6年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活动,376位教师奔赴38个城市,走访480余户困难家庭。2021年《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获评省教育厅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优秀案例。
强化劳动育人,锻造时代新人。设立指导中心,充分挖掘课程、技能、活动中的劳动元素,构建并完善“1+1+N”(即1门劳动养成课程+1门劳动技能课程+N个劳动实践项目)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传授劳动知识,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劳动态度、掌握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增强劳动观念。设立劳动养成必修课,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劳动技能工作室为依托,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成立“心灵学堂”和“信舒堂”劳动技能工作室。开展“匠心论坛”活动,成立“院士工作室”,开展“贲德院士的科技人生”讲座,邀请巧手点亮雷达之眼的“大国工匠”进校园,用鲜活的“工匠故事”融入学生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心智成长。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走在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坚实的足迹,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意识,继续前行,奋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