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蔡鸣晶由“天下第一桥”赵州桥讲起,引入参数函数的导数,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潜移默化地诠释了工匠精神,受到学生们的好评。
在公共基础课学习过程中,职业学校学生往往呈现基础薄弱、对上课内容不求甚解、遇到难题退缩、学习态度懒散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近年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推进基于专业发展、适应职业教育特色的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改革,打造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金课”,实现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高度融合,赋能学生成长。
以数学课为例,南信院以立体化教学设计和校园数学文化建设为两大抓手,深入挖掘数学教学背后的思想内涵。“梦想相加,伤痛相减;快乐相乘,悲伤相除;成功积分,失败微分。”“xyz代数生活,边角面和人生。”一年一度的数学文化节上,南信院的学生们用诙谐的“段子”“金句”连接数学学习和生活感悟,讲述自己与数学的故事,表达学习高数时的欢乐与苦恼。
数学文化节是南信院创新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之一,学校通过开展“趣味数学知识现场挑战赛”“24点大赛”“趣味数独”等一系列新颖有趣的数学活动,营造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相互带动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促成了校园数学文化的积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该校教师卢荻菲尔发现,部分留学生跟班听不懂,上课难度大。“最核心问题是词汇量不够。”卢荻菲尔介绍说,如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根据《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留学生通过HSK四级应掌握词汇3245个,但在实际专业学习中,听懂专业课除了需掌握通用词汇4500-5000个,还有科技类词汇2000-2500个、专业词汇1500-2000个,以最低词汇量估算,总计8000个词。“这些词汇量与HSK四级所要求的词汇量相差甚远,如若没有在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入专业汉语衔接课程,势必会影响其在专业课上的技能学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南信院在已有汉语教学团队基础上,联合网络与通信学院的专业教师、企业专家、跨文化专家和英语、泰语专业翻译,共同修订通信专业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项目框架,并编译英语、泰语、阿姆哈拉语(埃塞俄比亚官方用语)等多语种的通信技术汉语专业词汇手册,有效解决了留学生们的专业学习问题。
为了更好地将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改革落到实处,南信院素质教育部的教学团队基于单元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个性化、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考核体系,还通过动态学情分析与反馈、组织教学研讨、提出改进思路等方式,推进课程质量持续提升。
在英语学习中,南信院学生可以多次向教学平台提交作业,评价结果取最高分。该校英语教师潘香萍介绍说,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和能力都有明显提高,部分学生能主动做到作文提交教学平台批改10-20次,我们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初心。”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丹中表示,为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更好地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学校将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基础上,继续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加强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相互融通与配合,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相关链接:http://epaper.jsenews.com/Article/index/aid/720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