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0月15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七十周年校庆,并召开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大会。这所曾自主研发了南京市第一台“电视发射机”的学校,办学七十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十万余名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共和国电子人才摇篮”到“新时代智能工匠高峰”,南信院在不断超越自我中打造“中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学校”。
穿越七十年,为数智人才队伍输送“尖兵”
“遥想1953年的金秋,滚滚长江作校门,茅屋数间为教室,幕天席地是礼堂,67名教师、496名新生满怀豪情,共同见证了国家‘一五’项目——‘华东第一工业学校’的开学典礼,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电子类中专校应运而生。”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田敏回忆起学校的办学历程,感慨万分。
“在服务经济和产业发展上,我们快速优化专业布局,构建AI“同心圆”专业集群,为行业及时输送高素质、懂技术、精技能的数智人才。”田敏介绍,近五年,南信院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奖项和荣誉600余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赛一等奖获奖数连续2年居江苏高职第一。超过97%的毕业生就业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超过60%的毕业生服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超过40%的毕业生入职于在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国防科工、高新技术等优质企业。面对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学校主动承担军士生培养,为海军、空军、火箭军输送信息尖兵。
“家国情怀,做人之本”。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洪渊这样评价南信院七十年的办学历程。无论是一所学校,还是一个人,其发展都需要有精神、有方向,最强大的精神支柱,最明确的方向指引,莫过于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和责任。家国情怀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他说:“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国家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正是我辈教育人、科技人的光荣使命,也为同学们将来报效祖国、实现自我提供了广阔天地。希望大家在各自的领域,扎实耕耘,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
产教融合,助力“制造强省”建设
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强表示,省工信厅主动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数字经济发展要求,加快发展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扎实推进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
对此,江苏省大力推动厅属院校贯彻落实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强化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时,大力推动厅属院校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与素养、丰富数字化教学平台资源、完善数字化教学评价机制、夯实数字化教学支撑基础、加强数字化教学支持服务,为“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南信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走实校企协同、共育人才、共同发展之路。田敏介绍,学校通过实施大企名企合作战略,按照“龙头企业+专业群+生态圈企业”的架构,与华为、中兴、埃斯顿、中认、新华三等领军企业合作组建产业学院,汇集生态圈企业逾千家,通过各类产学研协作平台,引入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设备,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动力是否强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的竞争力,而职业教育提供的人才资源,为工业竞争力的持续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郝志强表示,信息技术让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深度融合,相关产业早已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推进器,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动能。因此,提振信息行业的职业教育,对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双重意义。南京既是长三角的重镇,也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领军城市。“希望南信院要坚持服务地方,坚持特色办学,奋力把‘大有可为’的美好愿景转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为推动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全新起航,答好新时代职教问卷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尹伟民对南信院的发展寄予厚望:“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潜心探索和创新实践。今天到会的有众多职业院校的同仁,还有众多企业界的朋友,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回答好‘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时代问卷! ”
南信院校友,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回春介绍,电子人才加电子工业的融合发展,是筑牢我国电子信息强国的重要基础。未来“熊猫”和南信院将重点围绕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探索人才联合培养,推进“企业+专业群+生态圈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健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新机制,助力校企共赢前行。
同时,他寄语南信院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珍惜在南信院的校园时光,树立远大理想,建立明确目标,做好大学生涯规划,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保持健康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积极快乐地度过大学生涯,共同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70周年,是总结,更是启航。陈洪渊对南信院发展提出新见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多领域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南信院所服务的信息产业在这方面更为突出,希望大家在科研工作中能把握这一特征。再次,要建好平台和团队,科研和教育都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的事业,要汇聚人才、团结合作,要给团队以宽松活泼的学术氛围,严谨求实的学术要求,组织有序的学术支撑。”
相关链接: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0/zMvzetpuKu7Syvhn/1&app=